1、增值税
对商品(或应税劳务)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。
例:甲公司是一个服装店。购进一批衣服,购入价100万元;全部卖出,收到150万元,均不含增值税。那么这批衣服就增值了50万元,增值税就是对这50万征税。应交增值税=50*17%=8.5万元。
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,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复杂点的。
例:李小姐新开了一家烘焙店,取名“漫溯时光”。这天,李小姐接到了人生第一笔订单,卖出了一盒蛋黄酥,收到42元。
那么李小姐需要为此交多少税呢?这要分两种情况。如果“漫溯时光”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,需要交增值税42÷(1+3%)*3%=1.22元;如果“漫溯时光”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需要交增值税42÷(1+17%)*17%-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。
不难看出,增值税是对“漫溯时光”“销售蛋黄酥”这个行为征税。卖出蛋黄酥,就要交增值税;不卖蛋黄酥,就不需要交增值税。
现在李小姐有几个问题。
问题1:这是怎么算出来的?为什么要“÷(1+3%)”“÷(1+17%)”?
答: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。按小规模纳税人来说,就是你收到的42块钱中,有40.78元(42÷(1+3%))是你的收入,另外的1.22元是你替税务局收的增值税。换句话说,你向客户收到的钱中,既包括你的收入,又包括你替税务局收的增值税,即:
收入+增值税=42块钱
我们又知道:增值税=收入*征收率,代入上面的式子中:
收入+收入*征收率=42块钱
所以,收入=42块钱/(1+征收率),应交增值税=收入*征收率=42块钱/(1+征收率)*征收率。在上面的例子中,征收率为3%,所以应交增值税=42÷(1+3%)*3%=1.22元。
问题2:这个计算过程好复杂呀,有没有简单一点的?
答:收到每一笔钱,先除以1+税率或征收率算出收入,再乘以税率或征收率就能算出来要交多少税啦。
问题3:税率或征收率是多少呢?还有你说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有什么区别?
答:税率有17%、11%、6%三种,征收率为3%。增值税纳税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,二者原则上是按其销售规模和会计核算水平划分的。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=销项税额-进项税额,销项税额=收入*税率;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=收入*征收率。注意,这里的收入都指收到的钱除以1+税率或征收率算出的收入,上文已经提过。
问题4: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又是什么?
答:从发票的角度理解可能会容易些:开出去的发票上的“税额”栏就是你的销项税额,收到的专用发票上的“税额”栏就是你的进项税额。增值税是一个不太好理解的税种,尤其是价外税的概念,后面我会在进阶部分重点讲解。刚入门知道是对商品流转的增值部分征税就可以了。
2、企业所得税
最常见的税种之一。应交企业所得税=应纳税所得额*税率,无减免情况下,税率为25%。
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?它是根据利润调整出的一个数。所以你可以先形象地理解为利润*25%。
怎么调呢?这个比较复杂,在这里只能泛泛地说一下:
(1)以利润为基础,刨除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。
例:甲公司年收入200万,成本费用150万,即利润50万。这50万利润中,有40万是生产货物的收入,10万是甲公司购买国债获得的利息。根据政策规定,国债利息免所得税。所以计算所得税的时候,是用生产货物的收入40*25%,而不是用利润50*25%。反映在公示上,就是(50-10)*25%。
(2)超过限额扣除的部分加回来。
例:乙公司年收入200万,成本费用150万,即利润50万元。这150万成本费用中,业务招待费列支了10万。根据政策规定,业务招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60%扣除,并且最高不能超过营业收入的5‰。所以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,业务招待费只能扣除200*5‰=1万元。业务招待费这一项少了9万元,相应的成本费用就少了9万元,调整后的利润多了9万元。那这9万怎么办呢?交所得税呗。反映在公式上,就是(50+9)*25%。
(3)把会计的账本调成税务的账本。
例:丙公司年收入200万,成本费用150万,即利润50万元。在150万成本费用中,有一项值得关注。丙公司有一处厂房,价值100万。会计上认定使用年限10年,年折旧10万。根据政策规定,税法上计算房屋建筑物折旧最低年限为20年,也就是说这处厂房年折旧最多5万。计算所得税的时候就要把会计的账本调成税务的账本,把年折旧10万变成年折旧5万,这样成本费用就少了5万,调整后的利润多了5万。这5万也是要交所得税的。反映在公式上,就是(50+5)*25%。
问:为什么税法要单独制定一套折旧体系?
答:主要是防止人为调整利润造成税款流失。举个极端点的例子,假设会计上认定该厂房使用寿命1年,一次性计入费用,那这家企业本来有利润,这样一调整就不用交所得税了,不合理。
问:折旧是什么?
答:我得考虑写个会计入门了。简单解释,就是你买了一台电脑,花了5000块钱,使用了5年。相当于每年付出1000块钱换取这台电脑的使用权,每年折旧就是1000。
问:你说的我懂了,但为什么叫“折旧”?好绕口。
答:记住就好了,这个比“净经营资产税后经营净利率”要好一点吧。
问:这么多政策规定,怎么记呀?
答:捡重要的记,不要指望都记下来。
问:所以企业所得税就是利润乘税率对吗?
答:是但不全是。作为初学者有这个印象就可以了。
3、个人所得税
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的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,征税范围也很广,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、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、劳务报酬所得、财产转让所得等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我国现行的是分类制个人所得税制度。换句话说说,你有工资收入,交个人所得税;你有劳务报酬所得,劳务报酬所得单独计算一个应交个人所得税;你还写稿子,有稿酬所得,这部分再单独计算一个个人所得税。三者之间互不干扰。你算出三个应交的个人所得税,加总起来,就是当期应交的个人所得税总和。
(1)工资、薪金所得
按月计税,实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。

其中,应纳税所得额=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-5000元。
下面重点说说这个超额累进税率是怎么回事。
例:甲工资5500元,应纳税所得额=5500-5000=500元,查表,第一行。这部分税率3%,甲应交个人所得税500*3%=15元。
例:乙工资7000元,应纳税所得额=7000-5000=2000元,查表,第二行。这2000元需要拆成两块:不超过1500的部分,按3%纳税1500*3%=45元;超过1500的部分,也就是500,按10%纳税500*10%=50元,合计应交个人所得税45+50=95元。
工资薪金收入越高,超出的部分需要交的个人所得税越多。月工资薪金超过85000的部分甚至要交45%的个人所得税。
(2)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
对,你没看错,个体工商户交的是个人所得税。不仅个体工商户交个人所得税,个人独资企业、合伙企业也交个人所得税。那怎么区分这家企业要交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呢?一个简单的方法:股东/业主/所有者承担的是无限责任的(如个体工商户、个人独资企业、合伙企业),企业交个人所得税;承担有限责任的(如有限责任公司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),企业交企业所得税。
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,但它与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税的方法有些不同:一是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是按年计税的,工资薪金所得是按月;二是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=收入-成本费用损失,有点像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计算利润,而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数是定死的5000元。
(3)劳务报酬所得
说通俗一点就是兼职。说专业一点强调的是“非雇佣”关系。
例:丙在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工作,日薪越亿,已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。同时,丙爱好唱歌,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星。一日,他举办了个人演唱会,收到出场费10000元。这10000元就要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。
怎么计算应该缴纳多少呢?不超过4000元的,先减800再乘20%;超过4000的,先乘(1-20%)再乘20%;应纳税所得额单次超过20000、50000的,超过的部分还要加成征收。所以丙因出场费收入应交个人所得税10000*(1-20%)*20%=1600元。
